基于物聯網2.0的智慧工廠解決方案
1、背景
圍繞生產過程和品質控制,很多工廠都引入了EDC、ERP、PDM等信息化系統,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帶來了巨大效益。然而,與生產不直接相關的照明、能耗、狀態監測、現場管控、資產管理等生產輔助系統,由于位置分散、對象復雜、業務跨度大,關注不多,目前還是粗放式管理。
近年來,“節能、低碳、綠色”理念深入人心,生產輔助系統的能源浪費引起了大多數企業的高度重視;加之,產品質量的提升與生產現場的管控密切相關。特別是,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,智能轉型是企業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潮中提質增效、由大變強的關鍵。貫徹《中國制造2025》提出的“創新驅動、質量為先、綠色發展、結構優化、人才為本”基本方針,追求更高的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,成為了絕大多數企業必然選擇。
建設智慧工廠,實現生產輔助系統的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,應當達成以下目標:
最大化地避免無效照明,節省電費開支;
實時掌握生產過程中的水、電、氣等各類能耗的計量數據,以便資源的科學調度和準確核算成本,實現節約增效;
記錄每個生產人員在各個工藝流程上的處理過程,以便產品質量的責任追溯;
對生產設備故障進行預測和及時預警,減少停機時間,提高設備有效利用率;
監測生產現場的溫度、濕度、氣壓、有害氣體、煙霧等環境參數,控制空調、新風系統和消防系統,在提高產品質量管控水平的同時保護人員和資產的安全。
今天,具有“網格拓撲、云/霾/霧融合計算、分布式智能、可軟件定義、全自動控制、應用即服務”等特征的物聯網2.0正在向我們走來。物聯網2.0技術可以使“物”具有語境感知能力,實現生產輔助系統的智能化管理,為工廠的智慧生產、敏捷生產積累所需的大數據資源,才可能讓一般的工廠進化成真正的智慧工廠。
2、方案概述
本方案緊扣“低碳節能、科技智能、高效安全”時代特點,以工廠內分布最廣、數量多、位置好、天生帶電、擴展方便的照明為主要的物聯網載體,利用具有物聯網2.0特征的WF-IoT 技術“一網多用、一物多能”的特性,對工廠內的環境參數(照度、環境、有害氣體、空氣質量等)、設備設施(動力、空調、新風、安防、消防、生產設備等)和人員(人員信息、位置動態等)進行采集和智能控制,形成一個從底層物聯網末端到頂層業務應用云端的“融合網”,一體化融合商用照明網、識別定位網和廣域無線傳感網等低層物聯網,與工廠的局域網及廣域網實現數據交互與共享,實現生產輔助系統的智能化管理,對工廠各類生產輔助系統實現精細化管理,最大化地降低能耗和日常運維成本,提高生產質量水平。
總體思路如下:
用智能照明燈和智能網關組成商用照明物聯網,結合動能開關、場景開關和強大的自適應控制,實現按需照明,最大化地避免無效照明,節省電費開支;
通過加裝物聯網芯片,使散布在各處的水、電、氣等能耗計量表就近入網,能耗數據實時掌握,既有助于資源的科學調度,又有利于準確核算成本,實現節約增效。
利用商用照明物聯網的識別定位功能,聯動視頻監控,可以準確記錄每個生產人員在各個工藝流程上的移動軌跡,既有助于規范人員的作業操作,又有利于產品質量的責任追溯;
在生產設備上,部署無線智能感知器,自動感知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參數,利于設備故障的及時預測和預警,減少停機時間,提高設備有效利用率;
在生產現場,部署無線智能感知器和無線智能驅動器,在線監測生產現場的溫度、濕度、氣壓、有害氣體、煙霧等環境參數,控制空調、新風系統和消防系統,既有助于產品質量控制,也有利于保護人員和資產的安全。
3、統拓撲
智慧工廠生產輔助系統的拓撲結構主要分為感知、傳輸、云端和應用等四層。
圖1 智慧工廠生產輔助系統的拓撲結構圖
(1)感知:通過照明物聯網和內網,直接聯動網絡攝像機,將感知到的人員ID、位置、照片(或視頻)、耗電量、耗水量、耗燃氣量以及生產設備狀態等信息傳到云端。另外,照度、環境溫度、濕度、空氣質量、煙霧等信息可以不上傳至云端,在感知網內對空調(含新風系統)、消防報警系統、照明燈、門禁等設備進行智能控制。
(2)傳輸:以商用照明物聯網為載體,實現在內網和公共網上的融合傳輸。
(3)云端:部署WF-IoT云端管控平臺,以解析“感知層”采集到的各類信息,并向應用層提供業務數據信息和運維狀態數據,還可以通過統一接口與“智慧工廠云”進行信息和數據交換。
(4)應用:面向運維人員、操作人員、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,主要包括運維、視頻監控和業務管理等應用,以方便運維人員對平臺的維護和管理,操作、設計和管理等人員對業務管理。
4、主要功能
基于物聯網2.0的“智能管理系統”,其功能主要包括智慧照明和拓展功能兩部分。其中:智慧照明功能是基礎功能,可以不需要監控中心(管理中心或上位計算機系統)即可單獨運行;拓展功能無需大規模施工,無網絡流量費,可以依托照明物聯網實現。具體見下圖2所示。
圖2 智慧工廠的功能組成圖
智慧工廠生產輔助系統“智能管理系統”主要實現以下功能:
(1)智慧公共照明。對工廠的綜合車間、生產辦公區、會議室、宿舍、電梯廳、樓梯間、公共衛生間、地下停車場等場所以及室外亮化景觀的照明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。無需更改原有電氣回路,即可實現智能燈具之間無線自組網,從而搭建起工廠的基礎物聯網;無需控制線纜,即可建成節能、便利、安全的智能照明系統,實現全自動智能控制、靈活的本地控制、一鍵式場景控制和集中可視化控制等多種控制效果,滿足不同場景照明需求。
(2)生產環境控制。在線監測車間、生產辦公區、會議室等工作場所的溫度、濕度、氣壓、可燃氣體、有害氣體、煙霧等環境參數,對照明、空調(含新風系統)、加濕/除濕器、消防系統、噴霧除臭降塵設備等,實現不依賴云端(或上位計算機)的智能控制,使工作場所始終是舒適的照明、適宜的體感、清新的空氣、健康的環境,以便加強生產線的產品質量控制,并同時為人員和資產安全提供手段。
(3)能耗計量管理。通過對散布在工廠各處的水、電、氣等能耗計量表進行無線智能采集,自動采集能耗計量表的數據和信息,以電子地圖方式顯示整個中心的能耗地圖和趨勢,實現能耗的精確監測和管理,為工廠準確核算成本,科學調度資源,實現節約增效、科學管理提供數據支撐。
(4)生產設備管控。對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和技術狀況進行在線監測,自動感知設備的健康狀態,及時對生產設備的故障進行預測、預警和安全斷電停機,提高設備有效利用率。
(5)生產現場監控。每個操作人員佩帶手環,利用融合物聯網的識別定位功能,聯動視頻監控,可以準確記錄每個操作人員在各個工藝流程上的移動軌跡,既有助于規范人員的作業操作,又有利于產品質量的責任追溯。
5、優勢&特色
(1)降低建設成本,一體化融合
同時實現智慧照明、生產現場、安全保護、緊急報警、環境監控、生產設備、節能控制、安全預警等傳統十余項強弱電功能;
強弱電、基礎網絡、綜合智能化一體化融合,避免了重復建設;
取消了控制回路,極大簡化了供電回路,降低了建設、安裝成本,后續維護簡單、費用低;
智能化綜合投資可以降低5到10倍。
(2)降低安全風險,彰顯人性化
實現了門禁、傳感器、視頻攝像頭、環境數據、人員位置、照明燈具、空調、消防等設備的智能物聯,對生產設備的智能管控;
對操作人員實現的主動安全保護及智能預警,低成本實現了安全預警、立體防護,大大提升工廠的整體安全水平;
實現與工廠其他業務應用的無縫銜接,確保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及時掌握工廠能耗、現場操作工藝等情況,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管理;
實現對動力、環境、設備等運行監測,超出設定范圍時自動發出預警,同步觸發聯動報警、視頻等,毫微知著,防患于未然;
智慧照明帶來人性化、理想化的體驗,保證有人出現時,監控畫面始終高清,提高防護等級,實現了安全與節能的完美統一。
(3)降低綜合能耗,創綠色標稈
采用高效節能第四代LED智能燈具,相較于傳統燈具,一次節能超過50%;
通過高效光源、動態調光,二次節能超過15%;
通過多種智能傳感器、視頻聯動等,實現“人來燈漸亮,人走燈漸暗,延時后自動關”全自動照明控制,三次節能約15%到90%。
通過與空調、新風系統的智能化聯動控制,極大地降低了能耗;
通過對整個工廠能耗的動態實時監測,優化運行流程,實現節能降耗。
(4)提升用戶體驗,凸顯科技感
實現了所有公共區域照明、空調等設備的全自動控制,全自動日夜模式切換、節假日模式轉換,無需人工干預和管理;
實現了一鍵式場景控制,場景包括同步聯動空調、新風、視頻、門禁等設備;
實現了靈活的本地控制,無源無線智能控制器可以部署在任何位置,可以控制任意的控制對象;
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和管理終端,實現遠程、統一、集中的、可視化、智能化控制。